AI速读

AI阅读分析中...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浩瀚长河中,“酒”是最富人文温度的载体。而中原大地,作为酒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酿出了千古流芳的美酒,也酝酿出豫酒千年不息的醇厚底蕴。


然而,在时代浪潮中,仅凭传统已难以支撑产业腾飞。当下的豫酒正走在一条融合传承与科技、品质与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上。


一场由工匠精神驱动、技术创新加持、品牌塑造引领的豫酒振兴之变,正在悄然发生。


这不仅是一瓶酒的使命,更是一个产业重塑的时代答卷。



传承与创新,是中原酿酒人的文化自觉


中原大地人文荟萃,河南人素以性格宽厚、大度、兼容并包著称。


河南这种独特的地域气质,也深深烙印在豫酒的发展历程之中。从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到对酿酒材料与工艺的持续创新,这里在传承与革新中,塑造出独具特色的酒文化。


河南是中华酒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据史书记载,酿酒先贤仪狄、杜康皆在此地酿造美酒。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酒。"五千年前,杜康在这里酿造出了第一杯秫酒,从此,一滴琼浆渗透了一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图源@视觉中国


晋江统在《酒浩》中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日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其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酒的起源,更映射出中原酿酒历史的悠久与精神的延续。


早在商周时期,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便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酿酒业;宋代时达到历史高峰;元代以后,随着烧酒(即今日之白酒)的兴起,白酒产业开始快速发展。


明清时期,尽管国家的政治与经济重心有所南移,河南却凭借“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酿酒业依旧蓬勃。清代尹元孚在《禁止踩曲疏》中提及:“豫省酒多自造,比户皆然。”酿酒不只是产业,更是千家万户代代相传的生活技艺,展现出河南人对传统文化的长期坚守与热爱。


当时河南的酒品大致分为三类:烧酒、果酒、药酒


豫酒2(1).png

图源@视觉中国


烧酒,又称火酒,是今天白酒的前身。史载唐代后期便已有烧酒之名,酒史专家李正中认为,唐诗中的“浊酒”即为较低品质的烧酒。宋代诗词中频繁出现“烧酒”一词,显示其流行程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河南人在元代迅速掌握并本土化蒸馏技术,使烧酒走向成熟,并在明代形成制度化生产。


果酒主要包括葡萄酒、柿子酒、西瓜酒和枣酒。


中原大地物产丰富,河南人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创新酿酒原料,形成多样的果酒体系。明代河南以柿子酒列入中国名酒,《镜花缘》中甚至将其列为明代代表性美酒。中牟西瓜酒、郑州枣酒等也曾一度盛行。


虽然这些技艺在近现代多有失传,但其曾经存在,正体现了河南人因地制宜、不断开拓酒种的创新精神。从葡萄到柿子,从西瓜到红枣,河南酿酒人不断突破传统酒材的局限,为酒文化注入多样性和生命力


豫酒3(1).png

图源@视觉中国


河南药酒历史久远,早在商代即有“菖”酒之记载。明清时期,河南药酒更是盛行于民间与文献之间。


《修武县志》记载五加皮酒“泡酒久服可以却诸病”;《夏邑县志》记载蛇蜕酒用于治病强身;《淮阳县志》载菊花酒在九月酿造,时令养生、文化交融。


随着时代的发展,真正推动豫酒迈向现代化的,是科技的深度介入。



豫酒产业的科技进阶之路


在对传统酿酒技艺的继承中,河南人不断以开放的姿态融合现代科技,推动酒这一传统产业实现科学发展。


直到如今,这依然是豫酒发展的底层逻辑。


4月24日,全国白酒产业发展专家组豫酒调研行首站活动在皇沟酒业启动。



此次活动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旨在深入探讨豫酒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发展路径,加快推动河南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多位专家围绕“科学酿酒、文化表达、产区建设、青年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程三知表示,要加快龙头企业培育、优化豫酒企业梯队结构,提升在全国的产业影响力。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大智提出,要从“产量扩张”转向“价值创造”,以香型差异化、场景创新和生态链构建为突破点。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现代食品产业联盟理事长陈振杰建议豫酒企业“酒好+人好+文化好”,要让技术团队“走向前台”,成为品牌信任的背书。


中国酿酒大师、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张国强表示,白酒是风味食品,在品尝皇沟之后,感受到皇沟是追求极致品质的企业,期待皇沟馥香更加亮眼的表现。


多位专家还呼吁豫酒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建设智慧酒庄,并探索“陆酒”(功能型、药食同源白酒)与国际市场的连接路径。



豫酒的发展历程是一条在坚守传统中不断求新、在科技赋能中稳步前行的道路。


河南白酒产业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业化升级、产品结构优化和文化价值提升,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豫酒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一批代表性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走在行业前列,成为引领转型的中坚力量。



豫酒振兴看皇沟


皇沟酒业为何成为全国白酒产业发展专家组“豫酒调研行”的首站?这个位于豫东永城的地方酒企,凭什么在豫酒振兴的大棋局中扮演关键角色?答案,要从一场持续多年的产业振兴计划说起。


2017年9月,河南省政府召开全省白酒业转型发展工作大会,“豫酒振兴”的号角由此吹响。次年,“五朵金花”“五朵银花”名单发布,标志着优质企业梯队初步形成。


2019年,河南省再次召开白酒业转型推进大会;2020年,“最美豫酒人”推评活动将目光投向一线实践者;2021年,“五朵金花”重评,皇沟酒业首次入选,标志着其在豫酒版图上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摄影@好酒地理局


从那时起,皇沟不仅是地方酒企,更成为“豫酒样本”的代名词。


“我们始终坚持传承千年酿酒文明。”皇沟酒业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胡晓鸣在调研座谈会上这样介绍企业发展的出发点与初心。扎根豫东67年,皇沟以馥香型为核心品类,形成了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作为《皇沟馥香白酒》团体标准的牵头制定者,皇沟不仅主导建立标准体系,还在业内率先构建微生物实验中心、圆盘制曲系统、风味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打通了从原粮种植到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闭环


“酿一瓶有文化的好酒”,是皇沟提出的全新发展理念。围绕“汉酒文化”这一品牌定位,企业不断拓展文化边界,不仅推出“馥天”“馥名”“馥永”等系列产品,还打造沉浸式酿造体验、汉服演绎、IP传播等场景式营销体系,让白酒从产品转变为文化表达载体。



皇沟的崛起,也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杜小威坦言,自己最初并不了解皇沟,但几次接触后印象非常深刻。他称赞皇沟2023年业绩增长超过50%,是行业平均水平的十倍,是一个“现象级企业”,并建议对“皇沟现象”进行系统总结,让其发展经验转化为全省酒企可以学习、可以推广的样板路径。


陈振杰表示:“每一次来皇沟都有新的感慨。它从豫东大地迅速崛起,成为白酒新星。守正不忘本,创新更添彩,正是豫酒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缩影。”


调研过程中,皇沟在科研与智能酿造方面的进展也受到广泛关注。


专家们认为,皇沟在工艺自动化和产品一致性方面已走在前列,建议其进一步运用AI、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酿造经验数字化、标准化,实现从“经验酿酒”向“科学酿酒”的跃迁。


640(1).png

摄影@好酒地理局


在「#好酒地理局」看来,皇沟之所以被列为调研首站,既是肯定其过去几年的创新表现,也是希望借助皇沟探索“科技+文化”双轮驱动下的豫酒振兴路径。



从馥香型的突破创新,到文化的深度植入;从科研平台的搭建,到智能酿造的深化应用;从差异化产品表达,到区域化品牌布局……皇沟正在用实际行动,回答“豫酒如何崛起”这一时代命题。


皇沟不仅是一个案例,还是一个方向。从皇沟出发,豫酒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正愈发清晰。




参考资料:

[1] 豫酒板块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决策探索,2001,(02):12-14.

[2] 张鹏博,丁志伟,邱永宽.河南省品牌豫酒的实力差异与空间影响力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4(01):15-29.

[3] 王杨,许育民,孔红建.浅谈豫酒的风格[J].中国酿造,2005,(05):61-63.

[4] 轩明,孙中杰.“豫酒”复兴 质量先行[N].中国质量报,2006-01-17(002).

[5] 张桂中,秦芳.明清时期豫酒发展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06):174-175+178.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