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酒地理局


低度、老酒、新体验,而且还是高品质。


当这些词语凑到一起,集合到一瓶酒内,你会想到谁?


“更低的酒度、更高的风味是中国白酒产业技术创新、品质升级的主旋律。”在日前举办的29度“舍得自在”产品发布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提出,低度酒若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必须超越浅层的创新,赋予“低度酒产品符合时代脉搏的创新表达”。


今年以来,主流白酒企业在低度酒市场动作频频:五粮液推出29度“一见倾心”,古井贡酒推出26度的“轻度古20”,泸州老窖也宣布研发完成28度的国窖1573……还有更多低度新品正在路上。


此前,「低度白酒,不是简单的产品降度”(点击阅读原文),而是在风味与场景革命上的多种创新。


随着多个白酒低度新品的推出,在白酒行业这场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小’调整”中,低度白酒正在解决“传统白酒如何在一杯酒中,同时兑现对风味的坚持,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时代情绪的回应”这一至关重要的核心命题。



风潮今又来


低度白酒在我国市场并非新鲜事物,其脉络深植于中华酒文化的土壤中。若论源流,传统的黄酒、米酒,乃至文人笔下的“绿蚁新醅酒”,都曾以低度之姿承载千年的欢愉与雅趣。


然而,传统固态发酵白酒的降度,却是另一座难以逾越的技术高峰。


新中国成立之初,白酒的主流度数多在60度左右。1951年的《专卖事业教材》甚至明文规定:“专卖机构批发酒度为62度,零销酒商售酒规定为60度,不得降低度数。”1952年的首届全国评酒会,参评与获奖产品也均为55-65度的高度酒。


转机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基于节约粮食、促进健康与推动科技进步的考量,国家层面开始倡导发展低度白酒。


一场全国性的技术探索由此展开,至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时,参赛的低度酒产品已达128款,低度酒作为一种正式品类获得了行业认可。


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出的17种国家名酒中,有15种包含了降度及低度白酒。制图@好酒地理局


但这条降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时消费者偏好高度酒,低度酒曾陷入“高度酒代表品质”的认知困境,且低度酒毛利率低,难获经销商支持,一度遇冷。


近年来,随着消费主力的代际更迭,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健康、自在、轻负担的饮酒理念促使名酒企业纷纷布局更低度数、更高风味的产品,低度白酒再度回归行业视野。


但不同产品之间,技术和品质的鸿沟依然清晰可见。


低度好做,但是做优质的低度非常难。”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徐岩表示,“酒度降低以后会面临许多技术挑战,不仅有香气减弱、口感变淡等技术难题,而且在风味物质平衡被打破之后,酒体的协调性,包括后面的稳定性条件,都非常关键。”


找到低度白酒风味平衡的钥匙,是行业必须攻克的共性难题。而如何在低度白酒品类中做出自己的风味特色,则是更为关键的核心所在。



·

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舍得自在,其品质价值就凸显得尤为特殊。


据悉,舍得自在以6年优质坛贮老酒为基,辅以20年及30年高端调味酒,在29度的酒体中依然保留了舍得老酒标志性的醇厚陈香,口感绵甜净爽,饮后轻松无负担。


同时舍得自在以“基酒风味靶向遴选技术、降度固香风味重组技术、高端老酒风味回填技术”三大技术,确保了在29度的低酒精度下,酒体依然能呈现坛贮老酒“柔、甜、陈,醇厚迷人”的典型风格。


制图@好酒地理局


舍得酒业将自身深厚的老酒资源储备和技术功底,充分注入到这款产品的研发与创新中,最终呈上的舍得自在真正实现了低度酒体的高风味、轻负担,并且实现了低度白酒的特色化与价值化升级,构建了最难以复制的品质壁垒和价值护城河。


“舍得酒业用数十年的厚积,形成了生态、文化、老酒的硬实力优势,为持续升级的消费品质需求做好了准备。”舍得酒业董事长蒲吉洲谈到,面对消费主导者迭代、消费动机转向、消费场景重构的新变化,舍得酒业洞察形势,倾力打造舍得自在全新好产品,带来轻负担,更醇柔的新体验。



舍得犹自在


过去几十年,白酒行业在“降度”这条路上走得虽曲折,却成效显著。政策推动与技术攻坚催生了更轻的酒体,而市场的潜移默化,也逐渐重塑了几代人的饮酒习惯。


如今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他们的酒桌已与父辈大不相同。周五夜晚,几个90后朋友相约小聚,桌上不见高度白酒“拼到底”的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低度酒款的轻松分享。


他们不喜高度酒的辛辣浓烈,也不认同背后厚重的应酬文化,而恰到好处的微醺、轻松自在的氛围,是“悦己”而不是“悦人”。


图源@AI生成


这种转变不仅是味蕾的偏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宣言。当代人饮酒,不再为证明什么,而是为了感受情绪、释放压力、表达自我。同时“少喝酒、喝好酒”的健康理念逐渐成为共识,低度酒“轻负担、更醇柔”的特点,恰好与之契合。


近年来兴起的低度潮饮赛道已然印证了这一潮流,预调酒、果酒、苏打酒等新兴品类迅速抢占年轻市场,它们以丰富的口味、轻快的社交属性和易于入口的特质,成功开辟出一条高速增长的新赛道。


而今,传统白酒也已然开启了低度化浪潮,同样可视为对这一不可逆的消费趋势的深刻回应。


新推出的舍得自在,正是在这样的行业变革与消费转型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款酒,更是一件契合现代审美与多元消费场景的“社交道具”


从包装来看,瓶身摒弃繁复,采用通透轻盈的玻璃材质,线条简洁流畅,新中式韵味与现代极简风格巧妙融合。



醒目的“29°”金色标识,不仅传递出“低酒度、无压力”的产品特性,更以一种举重若轻的姿态,降低消费者的心理门槛,暗示一种轻松自在的饮用体验。无论是置于晚宴餐桌、咖啡馆小几,还是居家休闲角落,它都不显突兀,反成点睛之笔。


而其定价策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亲和力。


舍得自在329元的定位,单毫升成本仅0.66元,凸显出极强的质价比优势——不仅在理性层面契合了当下注重价值的消费趋势,更在情感层面,让“轻松喝好酒”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日常仪式,而非偶尔的奢侈


这种产品设计,让舍得自在轻松突破传统白酒的场合限制,能够融入更丰富的生活场景:


深夜独酌时的陪伴、好友小聚时的分享、轻社交中的破冰利器,甚至加冰调制后的焕新体验……它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有形载体,融入更广阔的生活语境。


·


“舍得自在是我们对极致产品主义的践行,也是开辟新增量市场的创新。”舍得酒业总裁唐珲表示,希望与合作伙伴携手,掀起业内低酒度、高风味畅饮型老酒的风潮,为广大消费者带来高品质低度老酒的新体验。


从根本上说,舍得自在远超出一瓶低度酒的产品范畴。它精准回应了正在发生的消费代际变革与社会情绪转向——从注重形式到关注切身感受,从社交性饮酒到情感性饮酒,从“喝给别人看”到“为自己而饮”


舍得自在提供的不只是风味,更是一种主张:卸下负担,随心而饮,从容自在。而这,也正是当下市场中极为稀缺,也极具共鸣价值的品牌提案。



低度下一站


8月30日于京东平台首发预售的舍得自在,在24小时就获2万人加购,36小时订单突破1.2万


这一成绩不仅反映出市场对低度白酒的高期待,也是目前行业普遍对低度新品采取的一种更为轻盈敏捷的市场进入策略:以电商为主要首发渠道,精准触达新一代消费者,快速验证产品热度,实现“轻投入、快反馈、稳迭代”。


当前白酒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传统高度酒增长放缓,商务与礼品市场承压,酒企亟需寻找可持续的新增长曲线。


低度酒市场的快速扩张,或许已使其从“可选试点”跃升为“战略必选项”。


目前主流酒企推出低度新品,不仅是对消费趋势的回应,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系统创新:从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到品牌沟通,皆需重新梳理


图源@视觉中国


从上世纪发展至今,低度白酒当下的头等挑战,已不在于“做出来”,而在于持续“做响、做开”。


这要求企业跳出传统白酒的路径依赖,重构与消费者的对话方式。在这方面,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可提供有益借鉴。


此前日本三得利通过推广“Highball”饮用文化,成功将威士忌融入年轻人的日常休闲场景,打破厚重传统的刻板印象;德国Erdinger无醇啤酒则深入体育赛事,塑造出“零酒精亦能尽兴”的健康生活方式;韩国真露更借“韩流”东风,结合流行文化成功打入全球市场,成为低度酒跨界出圈的典范……


这些案例揭示出低度酒可持续增长的几个核心要点:首先,技术创新是根基,酒体稳定性与风味层次决定复购;其次,场景创造是关键,须从餐饮佐配延伸至休闲、户外、运动等多元场合;最后,文化共鸣是长期策略,要通过情感链接和价值输出,与消费者建立信任与偏好。



舍得自在的推出,既是舍得酒业老酒战略在低度化赛道的一次关键延伸和深度实践,也是其品牌智慧与年轻化叙事的生动体现。


接下来,低度酒的竞争绝不会止步于酒精度的降低,其本质是行业围绕新消费需求的一场系统创新。


舍得自在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颇具参考价值的范式:以品牌的历史积淀和技术底蕴为根基,以真实的老酒资源赋能风味,最终与当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达成共鸣


这条路径,意味着低度化绝非短期应对市场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关于白酒未来消费场景与价值表达的深度探索。它的走向,未来或许还将深刻影响白酒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