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俊 驱车穿行仁怀境内,目光总会被散落各处的特色酒庄所吸引。 现代化的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内,仁怀酱香酒庄、国台酒庄、夜郎古酒庄比肩而立,构筑起一片气势恢宏的酒业新地标;步入历史悠久的茅台镇传统产区,衡昌烧坊酒庄的古朴青瓦与赤水河晨雾相映成趣;转向坛厂片区,民族酒庄以其独特风情融入山水之间。 这些近年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酒庄,如同一颗颗璀璨明珠,也显著提升了仁怀产区的文化势能与生活品位。 如今,以仁怀酱香酒庄为代表的一场“酒庄革命”,正深刻重塑这座曾酱香笼罩的小城,驱动中国白酒产区实现从单一生产向沉浸式酒旅融合的华丽跃迁。 酒庄革命:旧貌换新颜 站在山顶,远远俯瞰山谷中的仁怀酱香酒庄,中轴线对称的宋式建筑群在柔和的晨光中尽显雅致。远近群山与建筑轮廓相融,勾勒出一幅细腻的工笔画,静默中蕴藏着千年酒脉的流动。 步入酒庄,宋式建筑的精巧肌理徐徐展开,恍如一幅《清明上河图》在眼前铺陈。历史的气息与现代的功能在此交汇,使这里不仅成为传统工艺的守护殿堂,更化作一座连接古今、融合技艺与生活的“产区文化会客厅”。 在衡昌烧坊1500亩的土地上,“12987”传统酿造工艺在车间中有序运转,与毗邻的艺术展厅相映成趣。温泉酒店与百年窖池比邻而居,酿酒过程成为可观赏的文化演出,储酒窖则转变为可沉浸参与的社交场域。这一切,让酒的价值远远超越酒体本身。 正如酒庄负责人所言:“游客来此不仅是买酒,更是体验一种与酒相关的生活方式。” 如今,6家龙头酒企打造的特色酒庄如珍珠般散落在这片土地上,串联起7家工业A级景区和20家星级酒庄,形成一条58公里的“酱香专属路线”。通过“参观-品鉴-定制”的闭环体验,游客得以从“旁观者”逐步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传播者”。 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消费体验,更深刻推动了产业的升级。 过去,许多企业仅依靠“卖基酒”维持生计,利润微薄;而今,酒庄通过赋予酒以“故事”与“体验”的附加值,助力企业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服务”的华丽转型。 有观点指出,仁怀已然超越传统的“卖酒”逻辑,以“生活方式供应商”的新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白酒产区转型升级的卓越样本。它不仅改变了酒业的经营模式,更重新定义了酒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结构之变:从数量扩张到质量跃升 最新数据显示,仁怀目前已累计清理退出白酒企业(作坊)632家,完成995家企业“四改一建设”,推动681家白酒企业(作坊)实现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全市白酒生产主体数量从1925家压减至868家,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仁怀规上酒企数量大幅提升。近五年来,仁怀产能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小散乱”逐步过渡到规范、规模、标准话发展。 这背后,离不开仁怀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新。曾几何时,仁怀境内分布着众多的小作坊,“仁怀酱酒”的品质口碑面临严峻挑战。大刀阔斧的“减法革命”由此展开:企业数量减少55%,兼并重组主体占比高达78%,为产业“提质增效”腾挪出宝贵空间。 在“三个一批”整治行动中,622家环保、工艺不达标的小作坊被清理退出,681家有潜力的企业则通过兼并重组获得新生。 空间重组催生了显著的产能质变。兰家湾片区曾聚集35家小作坊,年产能仅3200吨且废水直排普遍。2023年,随着肆拾玖坊等3家行业巨头入驻,通过土地整合与技术改造,产能一举跃升至2万吨,污水处理率达100%。 如今站在兰家湾观景台远眺,昔日的杂乱作坊区已变为现代化的标准园区,赤水河岸重现绿意,河水重归清澈。995家企业完成绿色改造后,平均用水量下降65%。 与此同时,珍酒、中华酒庄等大型项目陆续投产,推动产区向集约化、智能化跃迁。 在云酒头条看来,仁怀的变革,恰似一曲精妙的“加减法”协奏。一是果敢做“减法”,砍掉55%的落后产能,换来了赤水河的清澈复流与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二是智慧做“加法”,酒庄经济赋予产品高附加值,文旅收入两年内强劲翻番,数字化则为全链条注入澎湃效率。这一减一加之间,深刻蕴藏着“质量优于数量、生态先于效益”的发展智慧。 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是转型成效的有力注脚:旅游收入达60亿元,GDP突破1014亿元(同比增长4.3%),茅台机场吞吐量稳居贵州支线机场之首。 理念进化:用户导向重塑产业生态 这场深刻的产业蜕变,根源在于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迭代。 摒弃“唯产能论”,生态与效益的双赢成为新共识;告别“坐商思维”,“用户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的逻辑重塑着整个产业生态。 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常文松近期表示,近年来,仁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面对白酒行业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市上下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久久为功的韧劲,重拳出击整治污染顽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让赤水河成为生态优先理念的最大受益者。关闭作坊腾出的生态容量,也为仁怀酒旅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 此外,仁怀还在不断强链、补链,从高粱种植、人才培育到包材产业等全领域增强产业竞争力。 为保障酱香白酒品质,仁怀精准选择红缨子高粱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现已发展为全国单一行业面积最大的有机生产基地、全国十大有机生产示范基地之一。 在中国·酒都酒包材市场,300家企业汇聚一堂,提供从创意酒瓶设计、个性礼盒定制到高效物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 不仅如此,在销售端,仁怀产区的创新举措同样值得关注。在酱香酒交易中心,仁怀推出的“线下体验+线上结算”模式,这无疑是对传统流通渠道的创新突破——酒商既能实地品鉴样酒,感受酒体魅力,也能通过便捷的线上平台完成下单,银行分账系统确保资金实时安全到账。 在产品上,100mL小瓶装精准击中都市“一人饮”的微醺场景;酱香与威士忌的跨界融合,成功吸引了追求新鲜感的年轻消费者。在场景上,让酱酒无缝融入新消费生态。这些创新并非颠覆传统,而是巧妙让酱酒从严肃的“商务宴请”场景,走向轻松多元的“日常社交”,极大地拓宽了消费边界。 站在新起点,仁怀正以标准为基石、数字为翅膀,向着全球价值链高地奋力攀登。这场冲刺不仅关乎一个产区的地位重塑,更是中国白酒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一役。 在云酒头条看来,这场始于铁腕整治、兴于酒庄革命、矢志全球高地的深刻转型,不仅是中国传统产业浴火重生的典范,更以其生动实践诠释着一个真谛:真正的进步,从来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在破旧立新的辩证统一中,探寻到那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