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醉美团队 芒种时节,世间是另一种繁华。 北方,金黄的麦浪翻滚;南方,嫩绿的稻秧挺立。天地间,奔涌着一种慷慨的焦灼,那是收获与播种在时间轴上的激烈相逢。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这是泥土中最朴素的生存韵律。 芒种的忙碌,不仅仅是时序智慧,也是古老心灵与天地的沟通。《周礼》记载,“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从那时起,先民便顺应天时、惜物爱物,将生活本身铸成了对自然的诗性礼赞。 当芒种的气息“笼罩”在汾河谷地的杏花村,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这种智慧在另一种芬芳中的升华。 此时的杏花村,正在进行一场关乎风味的时令约会。 暑气蒸腾中,汾酒古法“伏曲冬酿”的序章——制曲已然开始。汾酒制曲,以大麦与豌豆为原料,经卧曲、上霉、晾霉、潮火、大火、后火、养曲、出房验收、贮曲等九大关的把控与历练而成。 这是遵循《齐民要术》古法的智慧结晶。 高温高湿的伏天,微生物最是活跃,曲块在曲房中悄然蜕变。 汾酒用曲分为三种,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白酒泰斗秦含章对此进行研究后发现,三种酒曲科学配比混合,可保障汾酒酒体的健康纯正。 以此为基,加之“清蒸二次清”与“固态地缸分离发酵”的工艺精髓,方得汾酒之清香纯正。而这“清”之境界,不正是芒种节气中那份对自然本真秩序之敬重的回响吗?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循之皆存”。 节气与佳酿共通的玄机,或许就在于对时序律动的敬畏与顺应之间。 当我们在芒种时分举杯,饮下的又岂止是酒液?清香入喉,便知杏花村酿成的是流动的节气、是土地的诗篇,更是循环不息的清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