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酒地理局


一方水土,一方酒韵。


独特的气候、水源与土壤,赋予原料鲜明的地域印记。正如赤水河塑造茅台酱酒,四川盆地酿出川派浓香,江浙地区孕育出顶好的黄酒,宁夏贺兰山长出葡萄酒的芬芳……


酒类产业,深深承载着当地地理、人文。酒旅融合,正由此延伸。


走进酒厂,亲历酿造现场,了解原料与工艺,在酒出生的“故土”,置身于天地自然间,品牌故事背后抽象的风土与人文,将变得可感知。


与消费者变得越来越亲切的酒旅融合,早已成为酒企巩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成立30周年之际,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将举办包括“酒旅融合目的地推介”在内的系列活动。酒旅融合目的地推介将以全年话题热度、用户真实评价、多方权威数据为基础,对全国各大酒类产区、酒镇、酒厂、酒庄、景区、园区综合各维度指标形成酒旅融合目的地(产区)推介名单、酒旅融合目的地(酒厂)推介名单,从产业到市场、从数据到体验、从行业到用户打造酒旅融合参考指南。活动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主办、好酒地理局承办。


在酒旅融合热上加热的当下,这份推介名单,无疑将推动酒旅融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挖掘并推广具有代表性的酒旅融合目的地。


我们将更清晰地看到,一瓶好酒,其价值的来处与归处。



酒旅融合30年


以酒业发展历史脉络来看,酒旅融合产业的发展始终贯穿其中。


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划经济加速向市场经济转变,各地酒企开始在消费市场上大显身手。回厂游,是那时厂家吸引消费者的有力手段之一。我国酒旅融合产业正是从这里开始萌芽。


从后期酒旅融合业态的进化方向来看,国内的酒旅融合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01

1.0时代的工业旅游模式,以回厂游和品鉴为主,基于酒厂基础设施下的参观式旅游,体验感较为单一。比如早期一些酒厂仅开放简单的生产车间参观通道,游客隔着玻璃观看酿酒流程,缺乏与企业文化更深入的互动。

02

2.0时代的体验深化期,此阶段是吃、住、行、游、购、娱与酒业深度融合,酒文化和当地旅游绑定,开始出现定制体验和酒庄模式,并举办节庆活动,将吃、住等业态融入进来,能给游客更多体验感。如2007年,张裕建设起的爱斐堡国际酒庄,除参观酒窖外,提供自灌酒体验、葡萄酒主题餐饮及欧式风情住宿,初步形成综合体验。

03

3.0时代的全域融合期,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动生态,涵盖酒业生产、品牌文化推介等环节,并融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元素,将酒品的品鉴与美食住宿、休闲娱乐等相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体验。郎酒庄园、李渡酒庄都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


制图@好酒地理局


郎酒庄园,是国内酒旅融合产业中酒庄模式极致进化的代表,其内打造了集酿造、勾调、储藏、定制和体验的一体化超级平台,通过提供包括郎酒文化、酿造工艺参观,时尚玩趣的调酒体验,以及与郎酒庄园高星酒店、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多业态联动的深度沉浸式体验,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总投资超200亿元的郎酒庄园,是泸州酒文旅共融发展的地标性建筑。图源@郎酒


李渡,则依托于自身的文化遗产,如李渡元代古窖池、宋元古县治遗址、李渡夏布、瓦窑墩遗址等,形成了以遗址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化认知层、以酒庄旅游为载体的深度体验层、以封坛仪式为代表的价值共创层的独特酒旅融合发展模式。此外,李渡还以独创的“五感沉浸”形式重塑白酒体验边界,巧妙融合考古探秘、非遗手作、宋式婚礼等历史符号,撬动体验经济、家庭消费、文旅融合的多元生态。


李渡堪称中国白酒的“无字史书”。图源@李渡酒业


不少酒企还专门打造了自己特有的酒旅融合IP。比如茅台除了三亚海棠湾茅台度假村外,还有茅台天街、茅台驿站等项目,通过光影茅台、“茅台+”“+茅台”“茅台×”等形式,推动茅台文化和旅游文化深度融合。


三亚海棠湾茅台度假村占地面积295亩,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闹,尤显静谧与格调。图源@贵州茅台


习酒的君品之旅,这一系列围绕习酒君品文化展开的活动,形式多样、参与度与互动性强。例如,其会根据客户名字做酸奶藏头诗,为游客带来独特的诗意体验。走进酒厂,不仅是看厂区,更是看生态,品地理,体验酒的历史传承。


图片

习酒正依托赤水河谷这一天然旅游资源,不断加码酒旅融合,加速实现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图源@贵州习酒


在产区酒旅融合层面,对比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美国纳帕谷通过“葡萄酒+”产业体系,整合八个小镇资源,形成了包括葡萄酒本身、葡萄酒+体育运动、葡萄酒+商业艺术、葡萄酒+休闲养生四大类型在内的体验形态,年收益超6亿美元的综合文旅集群的酒旅融合产业构造,目前国内产区式的集群化酒旅融合产业打造,也正在路上,并已初具规模。


成都邛崃产区打造的酒庄集群,目前已培育了20余家特色酒庄,包括文君酒庄、古川酒庄、金六福酒庄、大梁酒庄、源窝子酒庄等,还入驻了果酒、预调鸡尾酒、精酿啤酒、新酒饮等酒品企业,基本形成了酒庄产业集群规模,同时推动邛酒与邛窑、邛茶、邛竹等产业的叠加融合,发展出“酒庄+研学”“酒庄+农事”“酒庄+馆藏”等多元业态。


总投资6亿元的中国酒业梦工场,是酒旅融合的典型代表,也是川酒成都产区·邛崃唯一的酒类全产业链综合运营商服务载体。图源@成都酒业集团


不难看出,酒旅融合产业已然开始拥抱多业态交融发展,且如今行业内所有品类酒企都在布局酒旅融合赛道。


从单一的酒类贸易到酒旅融合生态构建,从流水线参观到全产业链沉浸体验,三十年余的探索,酒旅融合已从“附加项”升级为“区域经济新引擎”。



全方位融入“生活”与“生态”


为促进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蓬勃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联合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


顶层号召之下,全国各酒类产区、各大酒企的酒旅融合布局速度明显加快,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以贵州为例,作为酱香白酒主产地,其自然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发展酒旅融合产业,不仅得天独厚,更受到从省政府到各大中小酒企的重视。


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省旅游总人次超6亿,旅游总花费超7400亿元,远超同年贵州规上白酒企业的生产总值,市场庞大。


制图@好酒地理局


2024年,贵州省政府提出要推动酒类产业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贵州省白酒产业迅速响应。


去年,茅台“品鉴茅台 醉美贵州”酒旅融合联动促消费活动,就先后在青岩古镇、黄果树瀑布、西江千户苗寨等12个贵州热门景区开设茅台驿站,并携手各个景区开展特色活动,推动美酒、美食、美景深度融合。


仁怀产区则坚持“以酒促旅、以旅兴酒”,以茅台工业遗产保护为基础,打造茅台酒厂工业旅游区、茅台镇国家4A级景区、酱酒文化纪念园、《天酿》剧场等酒旅融合景区景点,先后启动“畅游赤水河 乐享茅台镇”、中国酒都文化旅游季等系列活动。


制图@好酒地理局


在今年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强调要加快“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更大力度推进“四个一批”,即打造一批示范性酒庄、一批美酒美食街区、一批酒旅融合景区、一批五星级白酒体验酒店和建设美食美酒研究院;并在2025年打造10家优质酱酒体验店,提升21个酒旅融合景区运营水平,建设5条美酒美食街区。


在宁夏贺兰山、烟台蓬莱等主要葡萄酒产区中,酒旅融合的重要性同样被提升至战略层级。


宁夏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地方政府曾编制专项规划推动“葡萄酒+文旅+生态”深度融合,通过葡萄酒博览会、红酒马拉松等活动强化品牌输出。


烟台则通过顶层设计明确“一廊两带三集群”产业格局(北部百公里葡萄长廊、环城与山地酒庄休闲带、三大酒庄集群),并以张裕为核心打造6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开发“葡萄酒探秘之旅”等10条精品线路,创新“葡萄酒+研学”“葡萄酒+马拉松”等融合模式。


制图@好酒地理局


酒旅融合,本质是产业与地域的深度链接。以酒旅融合为抓手,推进酒类产业与消费者生活的融合,是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互哺、构建产业与地域共生共鸣的关键路径——一种美好生活方式,通过一瓶酒完成了转换。


这种链接,会带来双向滋养。它将静态的酒产品,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体验。如此循环下,既夯实了酒业根基,也为地方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能,形成良性的共生关系。


游客通过酒旅融合体验,加深对酒的理解与认同,转化为对品牌的长久支持。企业则获得直接的市场反馈与品牌传播。同时,酒旅融合活动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促进就业与经济活力,反哺社区发展。


从过去的产业发展轨迹来看,酒旅融合的终极战场,不在生产线,也不在于旅游资源的多寡,而在于多产业的融合是否契合市场需求


无论是产品融合、文化融合还是市场融合,如何通过场景化叙事将产品转化为生活方式符号,打破产业边界、重构消费场景,是未来酒旅融合发展的核心。


例如,此前水井坊联合成都旅游景区协会共同推出了成都首条酒旅融合路线“春饮一壶酒,古今穿越600余年”。


成都首条酒旅融合路线起点——水井坊博物馆。图源@水井坊


该路线以水井坊博物馆为起点,途经鹤鸣茶社、杜甫草堂、合江亭、文脉坊等地,终点至水井坊全产业链基地,将水井坊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成都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不仅形式新颖,内容更加丰富,还很好地与水井坊自身的品牌背景相符合,极大地拓展了品牌内涵。


酒旅融合让酒不再只是杯中物,而成为可触碰、可呼吸、可带走的故事,深深印入消费者的记忆中,酒业的主根系也因此向下扎得更深,向上长得更高。



迈向新纪元


酒旅融合的图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展开。如今酒旅融合的主流发展,将超越简单的体验叠加,致力于构建一个价值共生、技术驱动、标准引领的崭新生态。


ESG可持续发展将从边缘理念跃升为核心竞争力。未来的酒旅融合目的地,将是绿色酿造、生态友好与社区共荣的鲜活典范。消费者对透明度和价值的追求,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共长。


例如保乐力加在峨眉山打造的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便与环境深度融合,酒厂不远处便是自然村落,建筑和运营坚持可持续设计理念,并100%使用可再生电力。


叠川酒厂体验中心。图源@叠川威士忌


技术创新将彻底打破物理与感官的界限,数据智能更将驱动个性化旅程定制,让每一次探访都独一无二。超越基础展示,沉浸式技术(如AR/VR/MR)的加入和升级,可实现酿造参与、藏品展示与跨时空社交,形成实体体验的强大补充和增值链条。


更重要的是,在技术创新推动的不断升级下,中国酒旅融合将加速向全球顶级酒旅融合目的地看齐,推动中国酒旅融合品牌集群走向世界舞台。


这不再仅仅是产业的延伸,而是一个融合生产、生活、生态,承载文化、科技、情感,并能持续自我进化、创造价值的全新物种。酒与旅的边界将彻底消融,共同孕育出代表中国品质生活与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正因此,举办酒旅融合目的地推介活动,传播酒旅融合的标杆实践,才显得格外有意义。


图源@AI生成


活动组委会将综合考量当地酒旅融合的实践情况,包括酒类资源禀赋与独特性、融合产品与体验深度、品质与专业度、市场表现与影响力、可持续发展与社会效益、未来发展规划与创新性等,并考察全年话题热度以及用户真实评价。


即日起,组委会将开设专门的报名通道,发布报名通知和详细要求。各地酒旅融合目的地相关主体(如地方政府、酒企、景区管委会等)可在规定时间内报名和推荐,上传相关资料。



组委会将邀请知名文旅专家、酒旅融合达人组成专家推荐团对资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实地综合考察,最终形成拟推荐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将在12月中国酒类流通协会30周年系列活动现场正式发布


以酒塑旅、以旅彰酒。期待通过酒旅融合的多产业链叙事、进行产业价值的再创造,持续助力酒类主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