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浪 2024年,四川酒商赵总听闻西藏可能有“大项目”,便提前前往西藏林芝市布局,租下一间办公室拓展酒类业务。 2025年7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下称“雅下水电工程”)项目开工。赵总发现,平日里人流量不大的办公室周边,开工项目日益增多,有修建酒店的、有经营餐饮的、还有开发旅游的,办公室转让费和租金水涨船高,涨幅超10%。随着各种项目和资金涌入,当地人气明显旺盛起来。 在进入西藏寻找商机的人流中,不乏酒企和酒商。 日前,云酒头条对话多位在西藏经营白酒的人士,其中有在当地建厂酿酒、经营市场多年的酒企负责人,也有在四川从事酒类商贸、准备到西藏拓展业务的酒商。 “世界屋脊”上的酒市,究竟有何不同? 白酒规模约6亿 烟酒行成主渠道 西藏白酒市场规模如何? 2021年,内地一家酒企准备拓展西藏市场,经专门市调,确定西藏白酒市场规模约为5.85亿。酒企人士表示,截至2024年,西藏白酒市场规模在6亿左右。 从终端动销来看,烟酒店、土特产店、网红餐饮成为白酒线下主销渠道,名烟名酒店占据主流。以拉萨市为例,2024年当地烟酒店超过700家,中高端白酒大多通过烟酒店销售。 随着西藏与外地交流增多,当地土特产店和网红餐饮店逐渐成为卖酒主渠道之一。西藏自治区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仅拉萨市便接待游客4324.44万人次,占全区总量的67.7%,旅游收入529.28亿元。 很多游客来藏,都喜欢购买伴手礼,具备浓厚地方特色的地产青稞酒,便成为选择之一。在部分网红餐饮,中低价位青稞酒销量也不错。 伴随互联网普及,西藏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电商。2025年春节藏历新年期间,烟酒类在网上零售额中排名第一,白酒网上零售额超过4亿元。西藏自治区商务厅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1-5月,西藏直播电商网上零售额达42.71亿元,同比增长39.45%,零售量1680.5万件。通过互联网,消费者可以方便地购买到各种白酒,酒企酒商在西藏销售产品的渠道越来越多。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线上购酒越来越便捷,但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决定了其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有酒商表示,“物流成本有时达到酒价10%左右,希望拓展西藏市场的白酒厂商特别是低价白酒,要注意控制物流成本”。 酒价“哑铃分布” 浓香领跑 从价格带来看,西藏白酒市场呈现明显“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特点。 2021年酒企市场调研显示,西藏零售价600元/瓶以上的高端酒,销售额和市场占比分别为3.7亿和64.45%;50元/瓶以下的光瓶酒,销售额1亿,市场占比17.09%;处于中间地带的中端酒,销售额仅为1.15亿元。截至2024年,“两头大,中间小”仍是西藏白酒市场特征。 50-100元以下:属于大众日常消费主力,以玻汾、顺品郎、一担粮和本地青稞酒如藏缘、藏泉青稞酒为主,覆盖餐饮、社区零售。 100-300元:中间价格带,包含本地中端青稞酒,部分全国和区域品牌,市场份额较小。 300-800元:商务与礼品价格带。以本地中高端青稞酒和全国性名酒如剑南春、洋河等为主,满足商务宴请、节日送礼需求。 800元以上:高端价格带。由飞天茅台、国窖1573、五粮液普五等主导,主要用于高端商务接待、收藏及重要礼品场景。 有酒商表示,高端白酒中除飞天茅台外,国窖1573销量不错;在100元内价格的光瓶酒中,玻汾、顺品郎、一担粮近年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牛栏山二锅头曾经畅销,近年战线有所收缩。从香型看,浓香白酒在西藏销量最大。 投资不断 拉萨等三城成重点市场 尽管西藏市场白酒品牌众多,但真正在当地建厂酿酒生产、开展市场推广的酒企并不多。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天佑德旗下阿拉嘉宝酒庄和洋河就是代表。 2012年,西藏阿拉嘉宝酒庄前身“西藏天佑德青稞酒”建厂2年后投产。阿拉嘉宝酒庄从建厂、投产到运营,原酒储能已经超过万吨,形成了以阿拉嘉宝青稞白酒、青藏第三极青稞白酒为主、热巴低度青稞酒为辅的产品线。 2025年6月,天佑德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西藏阿拉嘉宝酒业公司拟使用自筹资金投资1.6亿元,对公司酒庄进行改扩建。经过10多年耕耘建设,阿拉嘉宝在西藏建立了较好的营销网络,不断开展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成为西藏本土白酒领军企业。 2022年,洋河酒厂股份公司开始在拉萨建设朗热酒村项目,该项目是江苏省援藏重大产业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200亩,总投资达10亿元,打造集青稞酒相关的种植、研发、生产、销售、投资、文化、旅游等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产业群。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 除此以外,位于日喀则的西藏康酒酒业有限公司生产青稞酒,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2024年,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370万人,城镇人口147万人,占比39.68%,乡村人口223万人。拉萨市、日喀则市、昌都市GDP排名前三,但林芝市人均GDP全区最高。有酒商介绍,拉萨、日喀则市、林芝是西藏酒类重点市场。 拉萨市作为自治区首府,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城市,白酒市场规模最大,消费市场层次丰富,既有高端礼品需求,也有大众日常消费。春晚拉萨分会场效应带动文旅消费,每年较多的区外流入人口,也使得拉萨市场对品牌、品质和多元化有一定要求。 日喀则市是GDP大市,白酒市场规模次于拉萨。其市场可能更侧重于大众消费,满足本地居民日常饮用和传统节日的需求,主流价格带更为亲民。 林芝市常住人口较少,但因其“西藏江南”的独特旅游资源和“雪域明珠”称号,旅游消费集中,游客倾向于购买具有地方特色、包装精美、便于携带的青稞酒作为纪念品或礼物。此外,一些主打低度、清爽、创新口味的青稞酒也可能在这里更有市场。 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市场收获需要深耕 近年来,多个重大项目在西藏落地,以雅下水电工程为例,总投资约1.2万亿元,相当于3座三峡电站,建设周期10年,项目投资额是2024年西藏GDP(2764.94亿元)的4.3倍。2025年上半年西藏GDP增速达到7.2%,领跑全国。 此外,新疆到西藏的铁路项目也宣布即将开工,工程总投资约4000亿元,全长约1980公里,连接新疆和田与西藏日喀则、拉萨,将对西藏经济带来极大促进。 上述项目建设落地,无疑将带来大量人流、物流和消费。很多酒企酒商看好西藏市场未来,纷纷在拉萨、林芝等城市租办公室设立办事处,招兵买马准备拓展市场。 酒商赵总介绍,水电、铁路等工程都是在野外封闭施工,实行出入管理,因此工地周边销售点管理比较严格。重大项目为保证供应,都会设立供应公司招投标采购,因此有品牌和其他优势的白酒入围的可能性比较大,酒商要考虑自身实力和优势所在。 除了统一招投标采购,重大项目聚集的人流确实可为白酒销售带来“外溢”效应,如餐饮、聚会、活动场景增加,部分区域白酒销量在烟酒行、餐饮店、社区超市提升,这为酒企和酒商提供了“增量”。 赵总也表示,从更大范围看,如果重大水利和铁路工程建成,更多的项目和游客可能来到西藏。这无疑将活跃西藏经济,对酒类消费也是利好。 西藏阿拉嘉宝酒业公司总经理胡志平分析,上述大项目确实对西藏经济拉动很大,促进地方消费。酒属于消费产品,毋庸置疑能够分享到“大基建”带来的红利。 另一方面,西藏基建和内地不同,如很多援建项目都由对口省份负责,四川援建者一般习惯喝川酒、江苏援建者一般就喝洋河,产品都从本省采购带到西藏,很少在当地购买。 此外,如果有白酒希望在西藏打造品牌长期运营,品牌传播\进店铺货\宴席\消费者培育\打通线上线下等环节都要涉及,需要专业团队长期精耕细作。如果寄希望抓住几个项目就能成功,很难一蹴而就。 如果仅从规模上看,2024年西藏自治区不到400万人口,约6亿的白酒销量也不算大,特别是和白酒大省强省相比。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屋脊和西南边陲,西藏未来发展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和韧性。重大项目落地会直接增加消费人群和场景,不断带来增量。伴随西藏基础建设完善和经济发展,旅游更加便捷,西藏酒市也会越来越好。 从这个意义看,西藏酒类市场值得期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