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IIC2025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 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办,投资战略咨询领域领军企业弗若斯特沙利文受邀参会。
沙利文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总裁、头豹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晨晖发布《2025中国新酒饮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围绕新酒饮发展阶段、增长动能、消费趋势及品牌机会进行了深入解析。
从流量红利到转型升级,新酒饮进入3.0时代
在报告中,王晨晖把中国新酒饮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流量红利期(2020年前):以梅见、贝瑞甜心等新锐品牌为主力,采用“贴牌+线上营销”的轻资产模式,凭借精美设计与线上种草深受女性喜爱,迅速打开市场。
彼时的新酒饮品牌,由于缺乏自身的供应链和核心技术,导致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仅为“小甜水”,为后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产业深耕期(2020年前后):资本入局催生行业热潮,但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辨识度不足、供应链管理薄弱等问题持续暴露;资本退潮后,头部品牌开始深耕全产业链。
这波调整中,超过70%的网红品牌因渠道和供应链问题被淘汰,头部品牌开始“重投入”,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和品牌辨识度。而即时零售的出现,则为新酒饮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转型期(当前):禁酒令政策加码倒逼酒企转向民生化,高性价比产品成为市场核心竞争力;果酒、预调酒、精酿啤酒等细分赛道保持高速增长,行业进入结构化升级阶段。
头部品牌致力于打破“低度=低质”的偏见,便携包装、小瓶装融入碎片化生活场景,全渠道开始深度融合,并与主流大商合作,品牌实现规模化快速扩张。
王晨晖表示,当前新酒饮增速并没有像一些茶饮赛道一样能达到8%,但其中也有果酒、预调酒、精酿啤酒这些高增速赛道,“我相信一些新物种可能会在未来成为行业头部。”
渠道革新、需求迭代、出海加速
新酒饮市场迭代迅猛,呈现多元变化。在王晨晖看来,那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大多在下面三件事上聚焦发力。
渠道端
“线上占比持续提升,线下零售增长乏力,头部酒企加速布局线上渠道”,王晨晖判断,未来酒企的线上营收占比将进一步增加。
一方面,过去很多酒企的线上统计并未包含经销商的线上销售,统计口径更新后,将拉高线上占比;另一方面,Z世代群体偏好线上渠道的便捷性与服务,将助力线上需求扩容。
此外,即时零售匹配酒类消费“即时性”需求,打破居家、餐饮等传统场景限制,拓展露营、户外休闲等新场景,成为新酒饮线上的重要增量。
需求端
中国老龄化加速,老年群体的健康饮酒需求旺盛,而工作压力攀升推动年轻人健康意识提前5—15年觉醒,催生“朋克养生”需求。
在此背景下,酒类品牌推出含健康元素的产品,不仅覆盖了老年群体,还精准契合年轻人“朋克养生”需求。葡萄酒赛道的无醇品类,通过后段脱醇工艺为酒精过敏人群提供新选择;啤酒领域的果啤、茶啤等跨界产品,更受到女性及新锐消费群体的青睐。
除养生需求外,文化多元化亦是年轻人消费的鲜明特征。酒企IP联名正从传统生肖、非遗等方向,向航天、动漫、潮玩(如泡泡玛特)等年轻化领域延伸,借助跨界营销深化品牌辨识度,精准匹配年轻群体的情感共鸣与审美偏好。
全球市场
王晨晖进一步强调,目前海外酒类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白酒等品类尚未成为欧美、东南亚主流,出口集中于香港地区,需要进一步调整,以适配国际市场。
中国凉茶王老吉的出海路径颇具启示。其邀请海外团队打造全新品牌“WALOVI”(意为“海浪”,融合价值Value、天然Origin、活力Vivid三重理念),并凭借全新形象跻身欧美主流市场,斩获“全球天然植物健康饮料销量第一”,为白酒等品类出海提供了可借鉴样本。
从城市差异到人群细分:拆解新酒饮布局逻辑
当下新酒饮遍地开花,但冷热不均。王晨晖指出,东部城市低度酒文化接受度更高,消费氛围成熟,是新酒饮的核心市场。
不同能级城市的新酒饮市场也呈现差异化特征。他介绍,一线城市消费者更重性价比,三线城市营销需适配“熟人经济”模式,而风味口感则是各线级城市消费者共同的核心考量因素。
王晨晖还强调,中国市场的新酒饮核心消费人群存在共性特征,主要有三类:都市悦己族(20–29岁的女性)、自在独酌客(20–29岁的男性)、岁月品饮者(50–59岁)。
都市悦己族:以女性为主,通过理性、精致的饮酒消费来取悦自我、管理情绪、进行高质量社交,注重自我身份建构与情感表达。
产品方面,该群体对“酒+奶”等融合奶茶风味的新酒饮接受度较高;营销方面,要聚焦“精准线上种草—情感共鸣—圈层渗透”路径,通过契合其审美与生活方式的内容建立深度链接。
自在独酌客:日益重要的理性体验派消费者,注重品质消费与体验式消费,通过饮酒来缓解当下宏观环境带来的生活压力。
此类群体偏好“茶+酒”、啤酒等适配独酌场景的产品,酒饮已转变为与自我对话的媒介,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日剧《独酌的流派》中,职场人下班后特意骑车或步行让身体稍感疲累,回家后再开启一瓶冰镇啤酒享受独处时光的场景,正是这类人群的真实写照。
岁月品饮者:深谙传统酒饮之道,以白酒消费为主,但不排斥新口味与新体验,对酒类品类限制较低,更看重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新奇体验。
此类人群酒类消费习惯稳定,也乐于将具有多元文化属性的新产品纳入酒单,是具有增量机会的“实力派”。对他们而言,酒是生活一部分,想喝就喝。
城市差异决定市场布局的“精度”,人群细分锚定产品与营销的“准度”。企业需精准适配不同城市和人群的消费特征,实现精细化运营,才能在新酒饮结构化升级的浪潮中占领先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