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酒地理局


国庆假日,年轻消费者作为“国潮”的生力军,很可能品味着杯中的东方韵味,微醺在不同的国风之夜。


当然,酒杯里的“国潮”,不光属于年轻人。回顾过往、放眼整个行业,酒业最恒久的“时尚”,其实就是“国潮”



“国潮”在夜晚


一些年轻人的夜生活,可能已经开始“国潮”上头了。


当下,走进很多城市的夜色,都能找到至少一家国风酒吧。未必是挂着红灯笼的复古派,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在用更现代的方式,把东方美学融入饮酒日常


由古井贡酒×众二酒馆打造的“古井众二”酒馆,不失为宵夜、好友相聚、微醺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可使品牌进一步链接年轻消费群体。图源@众二酒馆


开在深圳的“锦绣·国风威士忌吧”,将中国元素融入威士忌的饮用场景。设置了水墨屏风、竹制灯具、青花瓷等东方审美元素,连酒单都做得像一本古书。最近,它还推出了“李白醉月”“东坡问月”等以唐宋诗词为灵感的特调酒。


在北京,五道营胡同里藏着一家“元古酒馆”。这里白天是吃中式甜品的地方,一到晚上,灯光调暗,就变身成小酒馆。它的酒单跟着二十四节气走,比如立秋喝的“素月”,就是桂花味的米酒。现在,元古已经把店开到了成都太古里。


元古创建于二零一六年一月,由胡同里的一家中式甜品店出发,逐步深入对中式美学的探索,成长为一个以二十四节气甜品为脉络,并融合中式创意餐酒的生活美学品牌。图为其成都“元古雲境”店。图源@元古生活


成都的“长安酒肆”,带给顾客的是一种穿越感,一种梦回盛唐的独特体验。仿古的屋檐、胡桃木的酒柜、墙上的侍女壁画,一秒代入。他们最近还和蜀绣非遗传承人合作,出了限量款的刺绣杯垫,很是精致。


而在上海,“1945中国酒馆”走的是民国风,里面收藏着老上海的酒标和月份牌广告,主打黄酒和国产葡萄酒。


更让人意外的是,连海伦司这种大型连锁酒馆,都加入了“国潮”阵营,在部分门店搞起“国风主题周”,鼓励消费者穿着汉服喝酒、参加投壶等游戏。


看来,年轻人的国庆节,不只有饮酒的酣畅,时不时也会沉浸在飘逸的“中国风”里。



“国潮”在杯中


不光是场景,酒杯里“国潮”,也称得上风头正盛。


这两年,年轻人的酒桌上,最强劲的“中国风”,来自茶啤


图源@AI生成


走进国内绝大多数精酿店,几乎都能喝到茶啤。不同厂牌对茶的运用思路不尽相同。


比如,北平机器的热销产品“明前龙井”,是一款清爽、温和的小麦啤酒,茶香与麦芽的香气融合;到了成都,中国最早拿到营业资质的精酿品牌“道酿”,将乌龙茶的韵味与酒花的热带水果香气结合,推出“春游IPA”;南京的高大师婴儿肥系列,则推出茉莉花茶拉格,用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为拉格啤酒增添淡雅茶香……


各种各样的茶啤,在精酿店里风行已久。但真正将“茶啤”推向大众市场的,是河南老牌啤酒厂——金星


图片

图源@金星啤酒


金星啤酒的茶啤系列,包括碧螺春茶、龙井绿茶、茉莉花茶、信阳毛尖、普洱生茶以及蜜桃乌龙等,几乎构建了一个“啤酒版”的中国茶谱系。这种广谱的产品线,将原本属于精酿圈层的风味探索,以更亲民的方式带上更多的餐桌。


当然,以茶入酒并非啤酒的专利,白酒企业早已破解茶酒融合的技术壁垒。


最为典型的代表,是泸州老窖推出的“茗酿”系列。它通过专利技术将茶叶的精华成分与白酒共酿,旨在减轻饮酒负担的同时,赋予酒体茶香回甘的层次感。


作为露酒领域技术转化与风味、健康融合的代表作,茗酿不仅从科学维度阐述茶香型酒的优势,还以茶酒共生的独特魅力响应消费者新的风味需求。图源@泸州老窖


洋河股份推出的“微分子酒”,其中也有融入茶多酚等成分的产品线,强调健康微醺的概念。


此外,一些地方性酒企更直接地将酒与茶泡制,如广东的“茶米酒”,便是将本地米酒与凤凰单丛等乌龙茶共浸,形成风味独特的配制酒。


当然,茶仅是一个缩影。将特色物产,如水果、中草药入酒,原本就是国人的传统。早在茶酒之前,梅酒就已风靡多年。


当一些企业在产品中引入中国元素时,还有一些酒企尝试让传统的中国滋味“潮”起来。这就不得不提气泡黄酒。


会稽山推出的“一日一熏”气泡黄酒,已连续两年在“618”期间创下辉煌战绩,今年618期间更是大卖5000万元。


“一日一熏” 通过创新工艺在黄酒中注入气泡,提升口感清爽度,颠覆“黄酒=厚重”的刻板印象。图源@会稽山


除了气泡黄酒,这几年,黄酒企业还尝试推出咖啡黄酒、青柠黄酒等创新产品,并开发出一系列黄酒“周边”,在文旅方面颇有成效。


无论是哪种思路,都让“国潮”之风在年轻人的酒杯中兴起。



最恒久的流行,就是“国潮”


我们平时可能不太注意,或者说已经习以为常,在我国酿酒业,最恒久的流行,其实就是“国潮”。


生肖、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要素,都是中国酒企的重要的灵感源泉


每年春节前,各大酒企纷纷推出生肖酒,激烈比拼总会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近年来,除了生肖,酒企也在二十四节气上做文章。


图源@贵州茅台


2023年,茅台推出了二十四节气酒系列产品,春、夏、秋、冬四个系列,各自包含与节气相吻合的6款产品。在推出实体酒的同时,茅台会搭配发布同主题的“数字藏品”(NFT),在i茅台等平台供用户申购或收藏。同时,围绕重要节气,举办主题品鉴会,紧扣节气主题,为核心消费者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而从酒类产品的外观设计而言,陶瓷、书法、国画、传统的图饰纹样,几乎都是永恒的潮流;从古建筑或敦煌这样瑰丽的文化宝地汲取灵感,与博物院、国宝文物进行联动,更是屡见不鲜。


试想一下,飞天茅台的“飞天”图样,青花汾酒苍劲的“汾”字,“国潮”一直闪耀于酒业的巅峰。


图源@汾酒集团


除了产品本身,真正在酒业广受关注的品牌活动,大多数也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灵感。


就比如,2008年由泸州老窖开创的“封藏大典”,今天仍旧风行于白酒行业。封藏美酒、祭祀天地或酒神、举行拜师仪式……一系列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内容和形式,成为白酒行业独特的仪式感。


可见,酒业所谓的“国潮”,远非短暂的流行。它更像一种深植于行业血脉的文化自觉——将酿酒这件事,重新锚定在中国传统的时间刻度、美学体系与礼仪规范之中


这或许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趋势:当一款酒被赋予时间的诗意与文化的厚度,它便超越了单纯的消费品,成为连接当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智慧的一个味觉引信。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