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酒地理局


当岷江的支流蒲江河绕过朝阳湖镇的浅丘,河面会泛起一层细碎的金光。这是来自中国酿酒龙脉——北纬30°的阳光。


站在长秋山的观景台向东望,能清晰地看到三条浅丘山脉从西向东波浪般铺展开来:邛崃余脉大五面山、小五面山,以及长秋山。两条河流——蒲江河与临溪河,在山脉里缓缓流淌。


制图@好酒地理局


我们沿着山河的脉络,会看到这片天府之国中“天然氧吧”的另一面——“三山夹两水”的地质传奇、甜润的水果以及从盐道酒肆流淌到光良酒厂所在的酿酒基地。



来自山野的金色馈赠


自然时令“指挥”着人类的节奏:端午制曲、重阳下沙,霜降过后,是水果丰收之时。此时,蒲江的各个山坡点缀起漫山遍野的橘色果实——耙耙柑。


剥开果皮,果肉无籽多汁,甜蜜中带着天然清香。这是蒲江给秋天最直白的丰收答案。


北纬30°的太阳高度角,在冬季能斜照进浅丘间的果园,让果树在白天积累足够热量,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又让果子避开了霜冻威胁。


▎8月蒲江的田野山间绿意盎然,待成熟的耙耙柑挂满枝头,站在果园里抬头便是光良酒业厂区。摄影@好酒地理局


更关键的是昼夜温差:白天长秋山阻挡了暖湿气流,让日照时长突破3000小时;夜晚山间冷空气下沉,形成5-8℃的温差,这也是蒲江猕猴桃能达到18%糖度的秘密。


当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携带水汽进入蒲江地区时,就为河流提供了充足水源,也为土壤补充了宝贵的水分。


蒲江年平均降雨量达1280毫米,其中夏季降水占比最大。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极大促进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


土壤中均衡的磷钾比例和微量元素不仅供给着水果生长,更成为酿酒的“点睛之笔”。


光良酒业以精湛的酿造工艺,将蒲江的水、土、气与微生物化作每一滴醇厚香甜,书写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风味”。


近年来,蒲江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正在重点发展生物制造、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白酒产业便是其中重要一环。而在众多酒企当中,光良酒业尤为耀眼。摄影@好酒地理局


风土可贵,蒲江这片土地正被悉心呵护着。


在朝阳湖白鹭自然保护区,每年有上万只白鹭来此越冬。如果足够幸运,还会在长秋山看到一种对水质极其敏感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


这种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千万年地质演变中形成的“最优解”,也为酿酒提供了天然的保障。



造山运动的恩赐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蒲江被群山环抱。这片土地记录了地球演化的进程,最终形成极为独特的地理风貌。


它的故事,要从数千万年说起。


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发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蒲江地区的古老构造重新活化。


这些地质构造活动不仅塑造了蒲江的宏观地形,更深刻影响了地下水资源分布。经过长期地质作用与流水冲刷,逐渐形成数条纵列台地,即今天的大、小五面山和长秋山二台地。


▎如果从无人机的高空视角俯瞰蒲江,你会惊喜地发现,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致跃然眼前。河道蜿蜒曲折,巧妙地将村落紧紧包围在中间,仿佛为这片土地镶上了一道璀璨的生态边框。摄影@好酒地理局


这里的地下水经过砾石层的天然过滤,形成富含偏硅酸的优质矿泉,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宝贵的淡水资源。


地质构造奠定了蒲江的骨架,而内外动力的长期作用则雕琢出这里独特的地貌与土壤系统。“三山夹两水”的地貌格局正是这种协同作用的完美呈现。


蒲江河与临溪河沿山体背斜之间的凹陷地带发育,而其冲积作用则在下游形成了广阔的平坝地貌。


河流从邛崃山脉携带的泥沙与矿物质在这里沉积,形成了深厚的冲积平原。土力肥沃,于是“岁有余粮”,为酿酒埋下了先决条件


摄影@好酒地理局


两条母亲河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沛的灌溉水源,更孕育了肥沃的土壤。


蒲江独特的黄壤土与紫色土的空间组合,构成了多样化的土壤体系:平坝地区以肥沃的冲积土为主,丘陵区域则以紫色土和黄壤土为主,pH值普遍在5.5-6.8之间的弱酸性至中性反应。


良好的团粒结构与优异的保水透气性能,正是酿酒窖池中窖泥的理想之选


气候、土壤、水质......一切都显示出这片土地对酿酒的天然适宜性。仿佛山河的一切都为蒲江指明了富饶的道路——为发酵而生。



宜酿,也善酿


1985年,蒲江寿安镇一块汉代画像砖的出土,刷新了人们对蒲江酿酒史的认知。


砖上清晰刻着宴饮与酿酒的图案,证明早在2000年前,蒲江(原辖于临邛郡)的酿酒业就已蔚然成风。


支撑蒲江两千年酿酒传统的,正是其优质的水土资源。


这片土地拥有高达70.68%的森林覆盖率,茂密的植被让这里有充足的负氧离子。优质的生态本色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温床。


摄影@好酒地理局


此外,“三山夹两水”的地貌格局对蒲江气候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山脉形成的天然屏障,既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侵袭,又截留了来自东南和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


正因如此,地形犹如一个巨大的保温罩,令蒲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稳定的气候对酿酒微生物的生长与繁衍极为有利。


而除了蒲江河与临溪河提供的地表水资源外,地下河水从邛崃山脉一路奔流而下,携带的矿物质在蒲江沉积,加上雅安砾石层的天然过滤作用,使这里的地下水富含50mg/L以上的偏硅酸,形成高硅低钠的优质矿泉。


水是酒的主要成分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酒的质量,所谓“水是酒之血”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摄影@好酒地理局


蒲江全域地表国家Ⅲ类标准的水源不仅为酿酒微生物提供生长温床,矿物质更在酿酒过程中赋予酒体清冽甘润的独特风骨。


光良酒业始建于1962年,深耕蒲江60余载。


依托一期酿造基地被认证为“四川浓香型白酒名优窖池”的老窖池,以及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氏五粮基酒传统酿造技艺”,光良的每一步都沉稳、踏实。


摄影@好酒地理局


优选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五粮精粹,在固态酿造基础上多一轮发酵周期,出酒率虽低,但酒体更为悠长、醇厚,这便是时间赋予的价值。


以传统技艺为基,光良同时投入大量科研力量,在二期生产基地打造全自动的“未来工厂”。从粮仓到罐装,智能化技术的接入让每一滴酒都可控、可查、可检,全链条的生产都有迹可循,将品控进行到底。


光良二期生产基地的高速生产线。摄影@好酒地理局


为了酒体风味的醇厚与层次感,光良还会将酿出的双轮基酒陈藏五年,最终作为调味酒注入每一瓶光良酒之中


好酒,是时间的朋友,也是自然的馈赠,光良酒之所以在蒲江扎根,正是依托这片经历了千万年打磨之后的岁月沉淀。


蒲江的地质与气候演化仍在继续,数百万年形成的基本格局已为这片土地的酒香奠定坚实的基础。深处于此的光良酒业正以传统与创新,将这片土地的水、土、气、生酿入每一滴酒中,写下这篇被自然厚爱的蒲江故事。


# 推荐阅读 点击了解更多

1. 这里是成都,这瓶酒叫光良




参考资料:

[1]李汉武.四川名山—蒲江地区新构造特征及活动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

[2]刘建.蒲江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3]张晓超.西南地区出土战国秦汉时期花纹砖与铭文砖研究[D].贵州大学,2019.

[4]李敬波,李勇,赵国华,等.四川盆地熊坡背斜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J].现代地质,2014,28(04):761-771.

[5]杜浦.生态农业发展探索与途径构建[D].成都大学,2020.DOI:10.27917/d.cnki.gcxdy.2020.000107.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