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由仁怀市红缨子高粱协会、仁怀市酒业协会主办,中农发贵粱(贵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酱香型酒用原料品质提升座谈会”在仁怀温泉大酒店召开。会议以“提升酒用原料品质,赋能酱香白酒未来”为主题,聚焦高粱、小麦等核心原料的品质升级路径,推动酱香型白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仁怀市红缨子高粱协会名誉会长、总顾问涂佑能,仁怀市酒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刘帮涛,遵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明勇,中农发种业集团纪委书记张友化,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务院津贴专家、省管专家何庆才,仁怀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卢锡勇,茅台集团红缨子公司副总经理杨元,茅台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闫松显,贵州大学酒用原料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明见,贵州省旱粮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王伟,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汪建来,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尹钧、宋家永,仁怀市红缨子高粱协会秘书长吴传喜、常务副会长欧先明、副秘书长匡政国,仁怀市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杨必刚,著名酿酒大师曹大明、曾佐益,著名制曲大师谢晓莉、曹大先,以及茅台、习酒、国台、珍酒、钓鱼台酒业、劲牌茅台镇酒业、仁怀父传子酒业、永泰酒业等酒企代表,仁怀市红缨子高粱协会部分会员单位代表参会,参会人员达180多人。会议由仁怀市红缨子高粱协会会长赵振宇主持。



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支持遵义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要求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建设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2025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推动酒产业提质增效,目标实现白酒产值1600亿元。

本次会议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科研机构围绕原料品质提升展开研讨。涂佑能分析了酱香型酒用原料的发展前景;任明见提出推动制曲小麦原料生产的实践方向。此外,河南、安徽等地科研专家分享了多途径育种,酒用小麦内在成分分析,小麦栽培技术、标准化研究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为原料种植与加工提供科学支撑。




议题涵盖原料品种选育定位、种植技术优化、质量标准制定等环节。酒企代表国台酒业强调原料品质与标准认知的重要性;多所高校及企业代表从栽培、制曲、加工等角度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呼吁建立全产业链协同机制,助力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
赵振宇提出三点呼吁。一是科研机构要当好“播种机”,以科技赋能良种革命。针对酱酒高温制曲需求的品种定向研发,时不我待,同时与之配套的技术需要下沉推广,比如病虫害的绿色高效防控、配套轻简化种植技术等,现代数据技术需要赋能行业,为种植户提供数字化选种建议,确保原料品质稳定性;二是酒企要当好“质检员”,用更具指导性的标准、检测技术、品质溢价机制,让每一粒酒用小麦都成为品质的代名词,倒逼上游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三是种植户要当好“守护者”,让绿色种植成为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向品质要收益;最后,政府和协会要当好“护航员”,让政策红利润泽整个产业链。



会议通过专题演讲与交流讨论形成行业共识:需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原料源头创新,强化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为酱香型白酒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此次座谈会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将进一步推动贵州白酒产业迈向高质量新阶段。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