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俊 初夏,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星火广场上,一场横跨19年的公益接力在此再度启程。5月26日,由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全国启动仪式举行。 作为白酒行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标杆项目,“习酒·我的大学”累计捐赠1.59亿元,在彰显企业温度的同时,也以多元公益实践,诠释新时代企业的责任担当。 从捐资助学到价值传递 1952年,习酒诞生于四渡赤水的二、四渡渡口,七十余年发展历程中,红色基因始终流淌在企业血脉。 紧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处,从空中俯瞰,一条嵌入大地的“红飘带”格外醒目,这便是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作为贵州近年出圈的红色地标,“红飘带”不仅是亮丽风景线,更是贵州传承红色基因的创新之举和生动缩影。 习酒选择“红飘带”作为启动仪式举办地,正是其以公益行动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体现。 ▎“红飘带”项目董事长黄宗文(左)与习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安勇(右)完成“红军马灯”传递仪式 活动现场,一盏象征革命精神的红军马灯由“红飘带”传递给习酒集团,寓意“以信念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这一仪式化场景,将企业历史使命与当代责任巧妙联结,凸显公益行动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习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万波表示,习酒的发展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关心与帮助,需要承担更重的社会责任,在乡村振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要更有担当。 从2006年启动第一期公益活动起,“习酒·我的大学”年年如约而至,连续19年,从区域助学到辐射全国,足迹遍布26个省。2025年,项目迎来第19个年头,其内涵亦不断深化。 活动现场,优秀学子代表龙水维、杨再丰分享了自己与习酒的故事。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我们看到了习酒公益不是单向的捐赠,而是星火燎原的传承。在善意的流动中,“习酒·我的大学”也从简单的经济支持升华到价值传递,默默践行着君品的风尚。 云酒头条了解到,不少获得“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的学子毕业后,投身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领域,形成“受助-成长-反哺”的良性循环。 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剑表示,“习酒·我的大学”公益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成为了具有全国影响、贵州特色、习酒温度的希望工程公益品牌。 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邓洪波认为,习酒连续19年坚持“习酒·我的大学”公益活动十分难能可贵,“1.59亿元的捐赠、足迹遍布26个省区、2.6万余名学子受惠”这些数据是习酒写在大地上的真切“仁爱”和对君品文化的践行。 一直以来,习酒始终履行社会担当。 万波表示,习酒始终践行君品文化,坚持将“崇道、务本、敬商、爱人”的核心价值观和“知敬畏、懂感恩、行谦让、怀怜悯”的企业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活动现场,《习酒集团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用数据见证温暖,让担当有迹可循,展现习酒“敬天爱人”的朴素哲学和“兼济天下”的君子胸襟。 在公益事业上,除“习酒·我的大学”外,习酒携手全国经销商、贵州省慈善总会设立“习酒·吾老安康”慈善基金项目,累计募集善款3200万元,关爱困境老人,守护“银发安康”。此外,习酒还聚焦抗击疫情、抗洪救灾、保护生态、乡村振兴等,用实际行动诠释国企担当和大义情怀。 习酒始终遵循“君品文化”的内在逻辑:所谓“爱人”,不仅是恻隐之心,更是对社会需求的系统性响应。 ▎贵州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安丰明(中)和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剑(右)以及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地强(左)共同完成支票捐赠仪式 凭借在支持社会公益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突出贡献,习酒多次荣登中国企业慈善公益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慈善公益500强榜单,并荣获“全国优秀社会责任企业”“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善行贵州·突出贡献捐赠企业”等荣誉。 从区域性助学到如今涵盖教育、养老、生态、乡村振兴的“责任版图”,习酒将君品文化与公益行动深度融合,增强项目可持续性和感召力,真正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十九载公益坚守
从助学延伸到社会责任全景图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豫贵(左)向习酒集团授予“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19周年纪念牌,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地强(右)代表企业接牌
▎习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万波
▎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剑
▎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邓洪波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秀林(左)和习酒集团党副委书记、工会主席林昌富(右)共同发布《习酒集团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