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酒类行业经历深度调整,昔日喧嚣的宴席似乎略带沉寂,然而,一股清流正悄然涌动,为酒类市场注入了勃勃生机。

 

这便是文创白酒——它以“文化+品牌+创意”为内核,精准捕捉当代消费者对精神寄托、个性表达和文化体验的深层渴望,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据中国酒业协会资料显示,预计2025年可达500亿元,年增长率超40% ,其势不可小觑。

 

风雅之源:文创白酒的价值与本质

 

“文化创意产品”的概念诞生于英伦,但其在中国白酒领域的实践,当属1985年的“麻袋”酒鬼酒。它以“文化名酒”的先锋姿态横空出世,首次将传统酒文化、地域特色与白酒深度绑定,堪称本土白酒文化创意的滥觞和经典。世纪之交后,随着消费升级,酒企的目光开始投向更广阔的文化星空:生肖轮回的趣味、节气时令的诗意、非遗技艺的温度、国潮风尚的锐意、乃至时尚潮流的脉动……这些文化元素被巧妙地融入酒液与瓶身,使得文创白酒从零星探索走向规模化。

 

文创白酒的价值体现,在于它是承载地域风物、历史烟云、艺术审美的文化使者。从一粒粮的选育,到古法酿造的坚守,再到包装设计的匠心独运,乃至营销叙事的娓娓道来,文化符号被层层叠加,赋予产品鲜活的灵魂,提升其物质之外的附加值,更在消费者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其本质,是文化对产业的赋能——以酒为媒,让沉睡的文化苏醒,让传统的智慧焕发新生,在满足消费者对文化体验和个性表达需求的同时,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翼齐飞,相得益彰。

 

创意之路:名酒如何玩转文创

 

当下,消费趋势正悄然演变,人们在消费类电器、烟酒等方面消费意向下降,而在旅游、教育、健康等领域却舍得花钱。而文创白酒,作为一种结构性机会,其市场需求非但没有萎缩,反而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当人们对产品的精神寄托、审美愉悦的追求超越了其实用功能本身时,他们便心甘情愿地为这份“溢价”买单,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瓶酒,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认同的象征。

 

那么,谁在为这份风雅买单?

 

名酒文创白酒的购买人群画像多元而清晰:

 

收藏家与投资(机)者:他们对名酒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稀缺性有着近乎痴迷的兴趣,他们追逐的是那份独一无二和时间的印记。收藏和期待未来的价值增值是其购买的核心驱动力。

 

高端消费群体:这群人通常拥有较高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追求精致生活体验。他们愿意为独特的设计、动人的品牌故事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文创白酒是为了享受其带来的非凡体验和社交附加值。

 

文化爱好者:他们对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情感,欣赏白酒背后蕴含的文化密码和艺术价值。购买文创白酒,既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支持,也是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一种方式。

 

礼品市场:在中国独特的社交文化中,白酒常常扮演着礼物的角色。尤其在重要节日和商务往来中,文创白酒因其独特的设计和文化内涵,更显得心意十足,备受青睐。赠送者希望通过这份礼物传递尊重与情谊。

 

年轻消费群体:年轻一代,有着独树一帜的审美观。他们并非对传统文化持排斥态度,相反,如何借助文创的力量,激发并引导他们重新发掘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才是关键所在。

 

这一代消费者,尤为注重产品的设计感,渴望通过产品实现个性化表达。以文创白酒为例,他们期望借由购买此类产品,展现自身独特的品味与态度,让传统与现代在自己手中交织、碰撞,绽放别样的火花。如此,传统文化得以在年轻群体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文创则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跨越代际鸿沟的桥梁。

 

洞察并把握这些需求,是创新的基础。以下,我们以名酒为例,探寻文创产品成功的路径:

 

强IP联动:借力文化巨擘,共筑价值高地

 

茅台1935·寻道中国·胡焕庸线:茅台携手《中国国家地理》,以“胡焕庸线”为线索,巧妙突出茅台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文化纽带作用。让消费者在品味佳酿的同时,感受壮丽山河,激发探索中国地理文化的无限遐想。


五粮液·九龙坛: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堪称经典。故宫元素融入色彩、器型、图案,端庄大气,将“传承与承载”的宏大叙事,装入酒坛之中。



剑南春·天文纪:联名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内首款天文类文创产品,拓展了传统题材,仰望星河璀璨,俯首灯火阑珊;星耀华夏,家国同春。一经上市,深受天文爱好者和年轻一代的喜爱。



青花汾酒·梅兰芳大剧院:汾酒与梅兰芳大剧院的联名款,以梅兰芳大师四部经典剧目:贵妃醉酒、凤还巢、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为灵感和主要设计元素,美轮美奂,不仅传承了国粹,更成为弘扬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藏品舍得10年·潇湘竹石图:联名中国美术馆,以苏轼名画为灵感,限量发售,“文创+老酒”的跨界,既提升了收藏属性,又通过稀缺性强化了高端用户的身份认同。

 

头排·苏酒——只此青绿: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合作,提取《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意境,让东方美学与白酒品质之美得以共舞,让更多人沉浸式体验文化之美。

 

珍酒·错金铭文虎: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错金铭文虎节”为原型,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触摸历史,感知文明脉动,赢得了收藏界的认可。



舍得·金沙遗址博物馆:神秘的金沙文明与千年酿酒文化碰撞,跨越时空,成就经典。



稀缺性与收藏价值设计:限量发售,是构建收藏价值体系的常用手段。“文化符号+限量发行”的组合拳,能有效提升产品的稀缺性和市场溢价空间。如茅台为纪念香港回归限量生产的1997瓶纪念酒,早已超越饮品本身,成为收藏界追逐的焦点。国窖1573的“品河山”,更是将宋代绢画工艺、青绿矿物颜料等元素融入瓶身,定位鉴赏收藏,承载文化自信的传递。



年轻化与消费者互动体验设计


时代在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升级。文创白酒需要从深化产品体验入手,赋予其可玩性和可收藏性,优化购买与互动流程,提供增值服务,拓展使用场景与社交体验,从而强化情感连接与品牌认同。贵州茅台的“巽风数字世界”,便是成功的范例。通过发行数字藏品、构建虚拟酿造场景、设计社交互动,成功吸引了Z世代,让他们在数字世界里体验茅台文化,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闭环。

 

文化出海


以酒为舟,传播华夏智慧。舍得酒·中西圣贤在雅典上市,便是大胆的尝试。以苏格拉底与老子智慧人物为触点,聚焦东西方哲学的共鸣,以酒为媒,开启一场跨时空的文化对话,立体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歧路之鉴:文创白酒开发需规避的误区

 

前行之路,亦有歧途。文创白酒的开发,需警惕以下误区:

 

盲目跟风,缺乏规划:不从自身品牌基因出发,选择差异化的文化标签,而是人云亦云。一些联名款产品虽能短期吸睛,但缺乏后续的IP运营规划,往往昙花一现,难以形成持续的文化影响力。

 

平衡失调,本末倒置:文创产品应与主品形成互补,通过文化叙事强化其长期价值,若仅仅是在主品外包装上贴标签、写典故,做表面文章,所谓“贴花纸”式的文创,缺乏深入的文化解读,或许能博取一时销量,却会严重透支品牌根基。

 

忽视实用性,定位模糊:需要明确目标人群,根据不同需求精准定位。生肖酒适合“封酒”仪式,高端联名款侧重礼品场景,各有其用武之地。

 

过度包装,华而不实:精美的包装固然重要,但成本远超酒水本身,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尽管有新标准对包装空隙率和成本进行限制,但仍有通过虚高定价、降低酒质等手段变相提高包材成本的行为。

 

噱头式文化出海:走向国际,却国内上市,限量申购,噱头十足,虽短期受到追捧,长期来看会影响行业口碑。

 

未来之韵:文化深耕与生态构建

 

卓越的文创之作,恰似精美的艺术品,需巧妙融合审美、功能与内涵三大要素,方能熠熠生辉。名酒文创的未来图景,蕴藏于“文化深挖+创新表达+品质保障”的深度交融之中。唯有如此,方能筑牢深厚的文化护城河,实现从单纯“卖产品” 到深度“传文化”的华丽转身。

 

头部酒企作为行业的引领者,更应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深挖非遗文化与古酒文化的无尽宝藏,精心构建层次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矩阵,实现多维度、立体化的文化输出。在传播白酒文化的征程中,需紧密结合时尚潮流,以新颖且富有吸引力的方式,让古老的酒文化在当代社会绽放新姿。

 

与此同时,积极拥抱科技浪潮,借助AR/VR、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为文化表达赋能。如此一来,不仅能提升消费者文化体验的真实感,仿若身临其境般感受酒文化的魅力,还能增强互动性,让消费者深度参与其中,拉近文化与大众的距离。

 

文创白酒,早已超脱一瓶酒的物理范畴,它宛如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酒企寻求新利润增长点的战略布局,另一头承载着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它怀揣着让世界品味中国文化的宏大愿景,恰似一壶陈酿,必将因创意的注入而愈发醇厚,因文化的滋养而更加璀璨,在时间的长河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