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洪涛 8月17日,第91届山东省糖酒商品交易会(简称“山糖”)在潍坊开幕。而在此前一天,一场以“根植齐鲁沃土 共绘鲁酒新篇”的主题论坛举行。 在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会长薛剑锐的主持下,泰山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山酒业)董事长张铭新、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趵突泉酒业)董事长邢宪卿、山东花冠酒业有限公司(简称花冠酒业)董事长刘念波、山东秦池集团(简称秦池集团)董事长胡福东、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古贝春集团)总经理张洪昌等鲁酒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企业的实践,不仅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更达成了一致共识:坚定信心,顺势而为,创新破局。 山糖,作为全国历史最悠久、连续举办时间最长的省级糖酒会,堪称山东乃至华北糖酒食品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今年,山糖已经走到了第30个年头,时逢酒业深度调整,山糖又为鲁酒提供了怎样的发展思路? 主动转型 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鲁酒同样面临诸多挑战,转型成为必然。 鲁酒龙头泰山酒业率先示范。今年是泰山酒业成立80周年,泰山酒业推出了一项新举措——成立营销顾问团,将一线经销商纳入战略决策层,构建“厂商同心 携手并肩”的协作模式,通过制度化、专业化运营,实现厂商“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形成长期稳定的共赢关系。 张铭新表示,鲁酒需要正确处理大与小、长与短的关系。首先,企业传统思维是一定要做大做全,实际上,只要做精做细,同样能够实现小而精、小而美。其次,企业应该坚持长期主义,不能搞短期行为。如何实现持续发展?效益是关键,而效益来自品质、来自市场、来自客户。 为此,泰山酒业连续十四年坚持现金分红,用“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与合作伙伴。这种长期主义的做法,不仅彰显了公司的实力与担当,更增强了经销商与投资者的信心,构建起坚实的厂商信任纽带。 花冠酒业亦在转型。刘念波认为,行业发展趋势将是K型分化,强者恒强,弱者恒弱。鲁酒若要在行业留下浓厚的一笔,应该拉长“长板”,将低度浓香作为共同培育与坚守的方向。 自2020年以来,花冠酒业主动进行了两种转型:一是战略转型,指的是企业从外部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转为以文化、战略为牵引的内部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并以此制定了“花冠集团五年战略规划”;二是运营转型,指的是企业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现金流,为此,花冠进行了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调整,收到了显著效果。 对于转型的重要性,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的秦池集团体会尤为深刻。胡福东表示,在名酒下沉、区域竞争加剧的当下,企业更需要积极转型,重塑品牌。2025年,秦池集团正式启动“品质复兴计划”,实施两项工程:一是“品质秦池”,二是“文化秦池”。 前者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科技攻关,进行酱酒产业化研究,二是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确保品质稳定,三是通过缸储、地下酒窖、库房改造等为酱酒的老熟创造条件,提升酒质。 后者是结合老旧厂区改造进行文化建设,形成了“123456”文化格局,包括一条文化长廊、两条文化巷(东方齐韵文化巷、东方酱香文化巷)、三个园(酒仙园、曲颂园、酒赋园)、四个文化车间、五个文化库房、六个主题展馆,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消费者请进厂,使文化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讲好秦池品牌故事。 面对行业深度调整期的挑战,鲁酒企业没有被动等待,而是主动转型,充分显示了穿越周期的决心,不仅令人眼前一亮,也带给与会者以启迪。 创新破局 旧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新时代充满无限可能。创新由此成为本次主题论坛的另一个关键词。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邢宪卿认为,鲁酒应该把握年轻化、国际化的趋势,在口感、性价比、低度化等方面多做文章、改变打法。今年,趵突泉酒业在烧烤场景中尝试了以泉香型酒为基酒打造低度利口酒,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复购率非常高。 同时,趵突泉酒业发挥自身在包材产业方面的优势,通过优化包装、降本提质,向消费者提供最优性价比产品,顺利打开了国际市场。 创新,始终是古贝春集团发展的主旋律。张洪昌表示,古贝春集团正在以“稳中求进、进中提质、质中焕新”为发展总基调,围绕白酒主业、核心产品、核心市场等方面,将企业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向着“百年企业”的目标迈进—— 聚焦主业,做精、做强、做久白酒板块,包括持续做精品质,培养科技人才,改造酿造工艺,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管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做强品牌,主要是做好古贝春、古贝元和国蕴三大品牌以及聚焦浓香、酱香两大香型。 做久企业,一是保持打造“百年企业”的战略定力,注重可持续发展,从团队建设和科学管理的角度,筑牢企业发展的根基。二是打造组织能力,重点打造六大组织能力,包括产品力、技术力、销售力、品牌力、团队力、资本力,凝聚组织合力,驱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健发展。三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围绕主业,拉动提升产业链,最终形成主业带动副业、副业赋能主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四是打造运河文化IP,增加品牌厚度,赋能品牌发展。 张洪昌透露,今年,古贝春集团与山东建筑大学联合开展的“清代窖池窖泥理化特征与定年研究”项目通过权威专家鉴定,首次以科学手段证实了古贝春集团老城酒厂窖池已溯至清代康熙年间。 新时期,古贝春将通过以上四方面,实现品牌提升,最终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纵深整合,使品牌势能转化为实现企业发展的经济动能,推动古贝春集团走得更稳、更远。 鲁酒可期 可以看出,尽管酒业目前困难重重,鲁酒依然能够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自身情况,深耕市场,创新谋变。 鲁酒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情景呢? 本次论坛上,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和君咨询副总经理、和君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李振江做了《山东白酒市场的最新观察与酒企应对》的分享, 他表示,通过调研发现,“冰火两重天”的全国市场格局特征在山东市场表现依然明显,不过,山东市场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属于表现良好,多数鲁酒企业实现了增长,经销商转向本地品牌的意愿上升。 香型方面,山东市场低度浓香领衔增长;酱香渗透率保持40%以上,淄博、潍坊等鲁中地区主城区渗透率超过70%,低度酱香局部受欢迎程度升高;清香呈现“鲁东领跑、鲁西跟跑”的格局。 渠道方面,虽然团购渠道下滑30%以上、餐饮渠道下滑10%左右,但是,宴席、自饮增长约10%以上,即时零售渠道市场拓展迅速,“线上下单+即时配送”的业态会成为常态。 就此,李振江对鲁酒企业给出了一个字的建议——抢:抢占根据地份额,以20-25%的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的“区域为王”策略不动摇;抢占同价质更优的下沉市场与价格带;打造“更稳定利润+更灵活费投+更多人服务”的厂商关系。 整体来看,此次主题论坛新意频出,干货满满,为山糖30年开了一个好头。对此,薛剑锐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主题论坛的使命与意义就是围绕“鲁酒振兴”主题,研究探讨鲁酒生存与发展的具体措施、策略与办法,使鲁酒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路线不断前行。 薛剑锐对鲁酒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期待:一要坚定信心,鲁酒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酱酒产区,有非常成熟的消费群体,且通过精耕细作,根据地市场的占有率、覆盖率越来越高,低度浓香产品经过多年培育,性价比越来越高,竞争力越来越强。二要顺势而为,根据目前形势,鲁酒要紧紧抓住20-200元的价格区间,将经营重点放在中端和次高端产品上,做到“小利不放、中利紧抓、高利随市”。三要精心经营,注重资本积累。首先要稳定经销商群体,通过保障经销商利益,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厂商命运共同体;其次在扩产能方面要慎之又慎,避免走弯路;最后要根据消费新变化,提前开展调查研究,做好应变的各种准备。 古人云:三十而立。从本次论坛来看,30岁的山糖不仅为鲁酒企业穿越周期提供了趋势研判、政策解读及方向指引,为鲁酒振兴开拓了新思路,更重要的是提振了行业信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