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游金沙 天生醇柔”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价值论坛在金沙酒业举行。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出席活动并致辞。
秦书尧认为,当前白酒行业调整已进入“后半程”,行业库存问题得到显著缓解,接下来的调整重心将聚焦消费转换、市场创新等建设性与主动性方向,整体趋势向好。
这一判断源于白酒市场的最新变化。秦书尧谈到,今年8月茅台酒终端动销环比6、7月明显回暖,南京茅台经销商反馈增长约30%,天津经销商称夏季淡季动销良好且全年任务完成超60%;泸州老窖8月开瓶数据环比改善,舍得酒业5至6月开瓶扫码数据探底后,6月下旬降幅收窄,7月转正、8月持续向好;渠道端,广东、浙江、安徽、四川等省动销回暖显著,河南郑州百荣市场8月出货量大幅增长。
此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8月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中国酒类流通协会首次发布的酒类市场景气指数显示,今年1-6月该指数为47.14,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协会将持续关注市场回暖及景气变化。
在此背景下,秦书尧强调,以科学为核心再造白酒价值表达与公众形象,是满足新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的长远之计。
他引用我国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陈騊声的观点——“如果有谁能把白酒的微生物研究透了,他能拿诺贝尔奖”,指出白酒产业科技含量极高,需通过科研建设塑造科学、文明、领先的公众形象,搭建与新生代消费者的信任桥梁,增强消费信心。
同时,从产区层面看,随着产区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产区间竞争进入新阶段,从感性到理性,科学研究将是影响产区竞争走势的关键要素。
“上世纪九十年代茅台提出“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首次明确白酒‘产区’概念,如今‘产区’已成为产品与品牌的重要价值背书,产区优势直接赋能当地酒企发展。”秦书尧指出,产区的本质在于生态、地理、原料对白酒品质的唯一性与排他性塑造,而产区竞争的核心,正是对上述要素与品质关联的深度研究和扎实表达,“当下,产区竞争关键之一,就是产区科研工作的推进。”
以仁怀产区为例,近年来仁怀成立酱酒专业委员会、产业研究院,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平台,发布《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仁怀)系列标准》,建立酱香酒微生物菌群档案及白酒大数据中心,这些科研成果成为其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引擎”。
对于金沙县产区,秦书尧表示,本次论坛披露《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考察报告》,标志着金沙产区科研工作迈出关键一步,期待其以科学为引领,扩大竞争优势、提升产区价值,打造产区科学发展的标杆。
而从企业层面看,科学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环节,而是成为重要战略,全面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当中,以科学为核心的企业发展建设,是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
“长远来看,科学战略是金沙酒业的重要优势所在,基于华润酒业的先进理念和雄厚资源,金沙酒业完全有可能,也有理由打造为中国酒业乃至全球酒业的科学高地,为企业领先发展,构筑坚实保障,输出强劲动力。”秦书尧认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