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晓洁



“越酒行天下”,又一次行至日本。


从JFEX东京国际食品展到绍兴海外文化周,从产业合作签约到“只此青玉”品鉴会,古越龙山在大阪世博会期间一系列动作,以系统化攻势,为黄酒出海撕开历史性突破口。


由此,黄酒不仅以“文化符号”扬名,更实现“商业品类”价值跃迁。


图片系统化“破壁”


已多次参与JFEX东京国际食品展的古越龙山,在此次展会吸引更多海外消费者。


展会期间,古越龙山联动当地合作伙伴永昌源株式会社,精准对接关东、关西餐饮及商超渠道。


图片

马川


黄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古越龙山总经理马川率队与永昌源、三菱商事等开展业务洽谈,拜访当地终端客户,调研酒类市场情况,进一步巩固古越龙山在日本的市场优势。


与此同时,古越龙山以“产业-文化-专业”三位一体打法,跳出传统酒类出口贸易思维。


其一,产业锚点深扎。


“大阪-绍兴”产业合作交流会上,古越龙山与日本双叶产业株式会社签署“古越龙山 双叶产业”联名产品开发协议。


此举有助于古越龙山开拓华人商超、中华物产店、礼品市场、电商领域、家庭消费及中餐以外的餐饮市场,进一步提升在日本酒类市场的占有率。


图片


其二,文化根系延展。


绍兴海外文化周启动仪式上,“绍兴文旅海外(日本大阪)宣传推广中心”授牌,成为黄酒文化输出战略支点。


西宫市-绍兴市友好城市缔结四十周年庆祝会上,古越龙山绍兴酒与日本清酒同时开坛;绍兴市人民政府市长吴登芬向西宫市市长石井邓志郎赠送一坛古越龙山工艺花雕酒


其三,专业体系筑基。


2023年,首个绍兴酒侍酒师培训基地落户东京;启动仪式上,马川为首批学员代表颁发证书。这标志着黄酒品鉴体系在日本已具系统化,有助于推动绍兴黄酒文化传播与产业国际化发展。


图片“三个好”支撑


从2020年古越龙山在东京设立日本办事处,到2023年绍兴黄酒与日本清酒首次对话,再到如今日本绍兴黄酒侍酒师体系收获成果,古越龙山的系统化公式正在形成合力。


而支撑其突破日本市场的核心逻辑,还是马川所推介的“三个好”。

其一,黄酒是个好酒种。


在日语中,“绍兴酒”即“黄酒”的代名词。作为低度酿造酒,黄酒富含多种风味物质,搭配不同的中华料理,能给人不同的味觉感受。同时,研究发现绍兴酒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功能因子,其健康养生特性正不断被发掘和应用。


基于此,黄酒品类的消费价值认知也得以重构。


图片


其二,黄酒集团是家好酒企。


日本消费者普遍对产品品质有着极高的追求。对此,古越龙山亮出了硬实力“底牌”:国家级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背书、储酒量26万千升的全球最大黄酒酒库、以及222道非遗工序的工艺认证,等等。


这些要素,共同构建起了古越龙山的品质信任基石。


图片


其三,“只此青玉”是款好产品。


这款产品由轻工大国工匠胡志明领衔的酿造团队精心打造,具有非常美妙的饮用体验和饮用舒适度,还斩获了2023 IWSC金奖。品鉴会上,古越龙山日本代表处首席代表夏良根带领大家进行了品鉴。与会嘉宾在品饮后,纷纷给予好评。


此外,古越龙山的年轻化系列产品如咖啡黄酒、精酿黄啤等,以及非遗技艺的工艺花雕产品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图片

黄酒出海启示录


“出海”一直是酒的野望。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圣雄品牌营销策划机构创始人邹文武表示,黄酒出海有三个优势:


关税与成本优势,以日本为例,烈酒综合税率高达48.3%,而黄酒参照酿造酒标准,综合税负约为20.1%,成本优势显著;


口感普适性更高,黄酒更符合国际消费者偏好,还能用来调制鸡尾酒,满足不同口味人群需求;


品类推广与文化认同优势,黄酒企业普遍采取“以品类为先导”的国际化策略,强调黄酒的整体形象,利用书法、诗词等文化符号增强国际认同,通过品类培育逐步打开市场。


在此基础上,古越龙山也用实际行动为黄酒出海提供更为具体的范式启示。


其一,品类价值升维。通过侍酒师体系的培育与落地,绍兴黄酒建立起独立品鉴场景,并在专业语境中建立评判标准。


其二,构建本土生态。借助与日本双叶产业株式会社合作开发联名产品、培养侍酒师等,形成可持续生态,有利于推动黄酒文化传播步入自发阶段。而经由本土力量驱动的生态,比单向输出更具渗透力。


随着黄酒建立起独立的价值坐标系,青瓷酒坛承载起文化对话功能,这盏穿越九千年的琥珀之光,终将在全球市场赢得专属坐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